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,新一年的清明节又到了。清明节对于中国来讲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。清明时一个很重要的节气,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,春秋时节,晋献公的妃子骊妃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,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的申生,申生被逼自杀,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避免遭到迫害,就流亡出走。在出走期间,起初有很多大臣子跟随着他,在日复一日的情况下,跟随自己的臣子越来越少了,只有一些对自己非常忠心的臣子跟随着他,其中有一位叫介子推。有一次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,饿晕了过去,重耳已经饿了很久了,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剜了一块肉给重耳,最后重耳回去重新做了君主,就是春秋五霸之一—晋文公。重耳做了晋文公后封赏当年跟随自己的大臣,唯独忘了介子推。有一次大臣提起介子推,晋文公感觉惭愧,让自己的大臣去请,结果大臣被推辞回来,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,介子仍不愿去见他,已经背着老母躲到了山上绵山,有人出主意说,防火烧山,留有一方,介子推会自动自己出来,大火烧了三天,晋文公上山一看,发现介子推和老母的遗体紧紧的抱劳在一起,晋文公为了吊念介子推,把绵山改为 “介山”,作为对介子推的尊敬。放火烧山的这天被定为“寒食节”。
第二年,晋文公素服带领群臣来登山祭奠,表示哀悼。行至坟前,看见老柳树死树复活,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,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。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“清明柳”,又把这天定为“清明节”。也有一些古人杜牧的诗词中说起:
清明时节雨纷纷,
路上行人欲断魂。
借问酒家何处是,
牧童遥指杏花村。
从诗词中可以看出诗人吊念逝去的亲人。以上就是“清明节”的来源,时光就像流过沙漏的水,总要在沙砾中留下痕迹,直至水源枯竭。介子推的故事被后人所敬仰,2500年过后,中华儿女一直保留继承这传统。现在的清明节除了祭扫、缅怀古人外,更作为踏青一个很好的时节。